<
t9b5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横刀十六国 > 横刀十六国 第484节
    不过这也是士族豪强的强大之处,总会出现那么几个惊才绝艳的人物光大门楣。

    “合肥无忧,传令,桓伊率许昌三万镇军大张旗鼓,号称二十万,多备船只,来回往返于颍水之上,威慑桓温!”

    是不会号称?张张嘴的事。

    桓温号称十五万大军,李跃号称二十万,压桓温一头,看谁能吓到谁。

    合肥作为悬在江东头顶上的一柄利剑,储备了大量粮草物资,铜墙铁壁,城内全是士卒,没有百姓,邓遐建造了三道城墙,防的就是今日。

    北面还有梁啸的几千黑云骁骑,随时南下支援。

    常炜道:“不过东海郡毕竟是大梁土地,北府军占据此地,北可攻青州,南可攻下邳彭城,贻害甚大。”

    “放心,桓温、谢安闹一阵,得了面子,自会退去,他们当年连汉中、蜀中都不要,岂会看上区区一东海郡?”李跃笑道。

    桓温出兵合肥,说明放弃了汉中。

    王猛、薛强的战略意图难以实现。

    不过梁国也没吃亏,拿下汉中,巩固关中,整个陇右也就落入掌心。

    果然,不到半个月,汉中就传来消息,晋军朱序、周楚二军退守剑阁,苻方、梁成鼓掌难鸣,在薛强和魏山的进逼下,放弃了南郑,一同南下……

    陇右传回的消息有些不妙,姚苌假意投降,率一万精锐猛攻苻雅。

    陇上羌人各率人马前来相助。

    苻雅虽然没有中计,结营固守,但麾下凉州豪强疏于防范,姚苌一往无前,姚氏兄弟齐心协力,大破凉州联军,凉州豪强部曲被斩三千余众。

    苻雅率部后退至榆中休整。

    朝中立即就有人弹劾苻雅,说苻雅辜负朝廷信任,养寇自重,只为割据凉州。

    李跃听听也就算了,苻雅要割据自立,当初就不会主动归附大梁。

    凉州本来就是他的,虽然归附,但依旧维持了相当大的独立性。

    盯着战报来回看了几次,豪强军被斩三千余众,苻雅的八千人马却全身而退,一揣摩,心中就有数了。

    苻雅也算打了一辈子的仗,能文能武,姚苌这么低级的诈降岂会看不出来?

    就算他看不出来,慕容垂不是吃素的。

    所以很大可能是在借姚苌之手,清除凉州豪强。

    同时也在以凉州豪强消耗姚苌。

    这些豪强不全是华夏,还有很多匈奴、鲜卑、卢水胡等等,都指望着能浑水摸鱼一把。

    如果苻雅没有归附大梁,借大梁的势,只怕现在的凉州早就乱起来了。

    晋军从汉中撤退之后,姚苌已经是瓮中之鳖,覆灭已是定局。

    陇右最大的问题不是姚苌有多厉害,而是羌人想要建国,所以才有了姚苌的一呼百应。

    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东

    苻雅败了一阵后,锐气尽失,豪强们一哄而散,凭苻雅的几千人加上慕容垂的几千人,根本不可能攻陷南安一层层的坞堡。

    苻雅退回凉州,慕容垂却留在天水,继续压制姚苌。

    二人一前一后上表请罪。

    李跃看着奏表苦笑,果然不是谁都能如王猛一般潇洒自如。

    这说明王猛是这时代超一流的人物,慕容垂、苻雅都差了一些。

    战争一向如此,有赢就有输。

    不过从事实上看,损失并不大,对朝廷的影响微乎其微,还间接削弱了凉州的豪强势力。

    顺手还收复渭水上游的天水和陇西二郡,以此为立足点,不断挤压羌人们的生存空间。

    姚苌虽然击退了苻雅,但十余万户羌众挤在南安、安定二郡,西北风都不够喝。

    李跃下诏升慕容垂为秦州刺史,都督陇右诸军事,薛强改任梁州刺史。

    王猛继续督镇关中。

    苻雅兵败,下诏斥责,以儆效尤。

    这么一来一回,转眼就到了六月,今年河北雨水充沛,大地生机勃发,一场丰收近在眼前。

    王猛在关中也是大力屯垦,招抚远近诸族百姓,劝课农桑,关中总算有了几分人样。

    不过人口一时半会儿难以恢复。

    病来如山倒,病去如抽丝。

    关中病根并不是这场大旱,而是长期的战乱导致人口凋零。

    王猛遂上表请求迁徙中原百姓填充三辅,“三辅安,则秦凉汉中皆在掌握之中,三年之内,臣必使关中复为天府之国。”

    不过现在关东也缺人,两年大旱,百姓都迁入黄河下游淮水两岸,回来的不到四成。

    加上李跃迁都,昔日人满为患的邺城顿时空旷起来。

    整个梁国目前也就一千五百多万人口,这还是算是这几年的婴儿潮。

    八王之乱、五胡乱华,给华夏造成的深重灾难不是短短十几年就能恢复的。

    李跃只能回信让王猛尽力为之即可,填充人口需要一步一步的来。

    “臣以为不必迁徙百姓填充关中,只加大关中的屯垦,使其变成大梁的粮仓即可,关中遍地胡狄,其恢复生机,贻害不小。”崔宏拱手道。

    关中、关东士族的内斗贯穿了整个汉朝。

    东西魏更是达到顶峰。

    崔宏出身关东顶级士族清河崔氏,自然不愿见到关中士族再度崛起。

    虽然关中残破凋零,但关中士族并没有消亡,为躲避战乱,迁徙到陇右和凉州。

    “你太小家子气了,大梁若是连一个关中都容纳不了,何以削平四海并吞八荒?”李跃没有这么狭隘。

    关东和关中就像华夏的两条手臂,江东和蜀中就是两条腿。

    四肢健全,才能勇往直前。

    而且现在已经迁都洛阳,就是为了加强对关中的控制力。

    此外,关中士族崛起也不是什么坏事,能压一压关东士族。

    要知道,汉唐最进取的那一群人几乎都是关中士族,说他们是华夏武脉所在也不为过。

    东汉、魏晋倒是偏重关东士族,但他们在历史上的表现实在惨不忍睹,除了内斗,就是篡位,还有一些人跪在胡人胯下乞活……

    八王之乱五胡乱华,关东士族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
    大梁想要更进一步,必须融合关中士族。

    “臣之意,乃是眼下不宜迁徙……百姓,当先稳定洛阳京畿之地。”崔宏眼珠子一转,换了口风。

    “你说的不错,眼下急不得。”李跃点头。

    闲谈了一会儿,卢青进来禀报,“陛下神算,谢玄以粮草不济为由退回广陵。”

    这场北伐更像是一场闹剧。

    李跃固然没有南下灭晋的实力,江东也没有克复神州的决心。

    “桓温退兵没有?”

    “仍在围困合肥,南面有流言,邓遐暗中与桓温接触……”

    邓遐曾是桓温部下,一起北伐,战功赫赫。

    “流言而已,不必当真。”李跃没当一回事。

    合肥城中除了当初袁真、邓遐的部曲,还有五千黑云军。

    邓遐家眷全在洛阳,要叛变早叛变了。

    江东这些年的骚操作太多了,袁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,成了江东内斗的牺牲品,邓遐倒戈回去,也没什么好下场。

    时代已经不一样了,长期看,大梁必定一统天下。

    退一万步,合肥即便失守,对梁国影响不大,北面寿春更为坚固,合肥是悬在江东头顶的一柄利剑,却对梁国影响不大。

    谣言止于智者,李跃没当回事。

    转眼秋收就到了。

    西北的两场局部战争,不费朝廷一粒粮食。

    关东虽然偶尔有一两场水灾,但大水来的快去的也快,不像旱灾旷日持久。

    今年关东大面积的丰收,河东、南阳、颍川、淮北、青兖等,因为涌入大量人口,不断垦荒,粮食产量增长了四成。

    关中虽然没有恢复,但在王猛的治理下,至少不需要从关东调拨粮食过去。

    王猛又上表,请求调周牵入关中,专司屯垦之事。

    周牵经营辽东已经三四年了,适合耕种的地方都被他恢复了,不适合的地方,如辽泽等,在这时代非人力可以扭转。

    辽东已经有崔瑾,李跃便下令召回周牵。

    秋收之后,两个女儿的婚期也到了。

    鉴于梁国现状,不宜奢侈,一切从简,嫁妆都是后宫织造的布匹、锦缎,连婚衣都是谢道韫亲自裁剪的。

    金银珠宝更是没有。

    李跃挑了六匹白马送给慕容令和苻绍。

    不过洛阳百姓却十分热情,家家户户张灯结彩,仿佛是他们嫁女儿一般。

    出嫁当日,洛阳大街上人满为患,欢呼之声如雷贯耳。

    “人心就是最高规格的贺礼。”李跃感觉自己治国也没多出色,只是做了一个正常君主该做的,却受到百姓如此拥护。

    不过华夏百姓对朝廷的期待原本就不高。

    &amp;lt;div style=&amp;quot;text-align:center;&amp;quot;&amp;gt;

    &amp;lt;script&amp;gt;read_xia();&amp;lt;/script&amp;gt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