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t9b5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皇兄何故造反? > 皇兄何故造反? 第1090节
    于是,朱祁钰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,然后开口道。

    “朕想让你帮朕……”

    内阁。

    结束了奏对之后,张敏刚回到公房,可还没等他一杯茶喝完的工夫,外头中书舍人便进来禀道。

    “首辅大人,次辅大人到了……”

    前脚话音刚落,后脚,俞士悦的身影,便出现在了门口。

    于是,张敏连忙起身,对着俞士悦拱了拱手。

    俞士悦回了一礼,在张敏的对面坐下,随后,便从袖中拿出了一份奏疏,道。

    “首辅大人,搅扰了,我匆匆而来,是因为刚刚接到一份奏疏,这其中的内容有些拿捏不准,怕是要首辅大人拿个主意。”

    闻听此言,张敏先是有些意外,紧接着,便是一阵警惕。

    如今的内阁当中,几个刚来的阁臣还在熟悉当中,但是,自从王翱离开之后,内阁便算是两方并立的局面。

    他这个首辅虽然担着名头,可实际上,根本就压制不了俞士悦这个次辅兼太子府詹事。

    所以,诸多政事上,大家一般都是各自票拟各自的,像是俞士悦主动上门来商议这种事情,基本就是两种情况。

    那就是,这件事情俞士悦一个人应付不了,需要他这个首辅出面顶锅,再不然,就是这件事情可能会让天子不悦,所以,俞士悦要拉个垫背的一起分担天子的怒火。

    无论是那种情况,反正,都不是什么好消息。

    不过,身为首辅,这也是他应尽之责,要是连这点担当都没有,那他这个首辅,也就是有名无实了。

    只是,让他好奇的是,到底出了什么事,让俞士悦都觉得拿捏不定。

    于是,张敏点了点头,便拿起了俞士悦递过来的奏疏。

    看完之后,张敏的脸上不由露出一丝苦笑,果然,能让俞士悦丢过来的,就没有什么好事。

    不过,这个当口,这山芋未免有些过分烫手了……

    他手中的这份奏疏,来自于告病在家的左都御史,陈镒。

    至于内容,也不是和前几封一样单纯的乞骸骨,而是……举荐左副都御史王竑为右都御史,理都察院事!

    第1152章 旧事新说

    将手里的奏疏搁下,张敏轻轻揉了揉额头。

    他早就料到,俞士悦亲自过来,不会是什么简单的事,但是,却也没有想到,会这般棘手。

    王竑此人,在朝堂上的地位颇为特殊,要说论势力,资历,比他厉害的人有的是,但是,因着前番左顺门一事,他在士林当中的风评又极佳。

    这就让他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,那就是,他如果出了什么事,会有大量的人帮他说话,但是,又没有几个人肯真心帮他说话。

    对于大多数的官员来说,他们帮着王竑摇旗呐喊,只是为了彰显自己也是敢言直谏,为国为民的人。

    可是,真的要下什么力气,或者说付出什么代价帮他,那对不起,交情没深到那种地步。

    这一点,刚刚武英殿中发生的事,便可彰显无疑。

    内阁可以堪称是整个朝廷消息最灵通的地方,张敏和俞士悦两个人,也是如今内阁资历最老的人,因此,他们自然对此非常清楚。

    所以……

    “次辅大人觉得,这份奏疏该如何向陛下禀报?”

    抬头看着俞士悦,张敏率先开口问道。

    说到底,这份奏疏,是递到俞士悦的手里的,所以,张敏作为首辅肯定是跑不了,但是,具体该怎么办,还得俞士悦先给个态度。

    俞士悦心里自然也明白这一点,稍一沉吟,便道。

    “右都御史乃朝廷正二品大员,王竑资历不够。”

    这话倒不是故意在贬低王竑,而是实话。

    说白了,王竑这两三年走完的路,按照道理来说,应该是别人十几二十年才能爬到的位置。

    如今朝局承平,又不是像土木之时,可能有倾覆之危,自然,也不可能无缘无故的,就提拔这么一个人到七卿大臣的位置。

    他再是有功劳,有名声,也不能如此违背铨选的规则。

    张敏闻言,也点了点头,道。

    “陈总宪虽然抱病,但是,都察院尚有于少保为右都御史,虽然如今不在京师,可若是再擢王竑上位,恐怕不妥。”

    所以说,其实对于这份奏疏的结论,二人是没有什么分歧的,王竑肯定是不能上的,问题就在于,用什么样的理由,能够名正言顺的否决掉这个提议。

    毕竟,王竑在朝中素有声名,而且,此次举荐他的,是陈镒这个左都御史,朝中固然肯定会有大批的人反对这个提议,可如果他们处置不当,说不准,这些人又会反过来议论他们。

    于是,这两个人一个提资历,另一个人把于谦搬出来,二人对视一眼,便算是达成了一致。

    事不宜迟,既然有了统一的意见,二人便打发了中书舍人进宫递牌子请见。

    没过多久,外头的中书舍人走了进来,禀报道。

    “首辅大人,次辅大人,刚刚宫里传出消息,说陛下起驾,到坤宁宫去了。”

    “坤宁宫?”

    俞士悦略微有些意外,不过转念一想,也就明白过来了,刚刚在武英殿,王竑的那番话,只怕给天子气得不轻,一怒之下回了后宫,也是常事。

    不过,皇帝既然在后宫,看来一时半刻之间,他们是见不着皇帝了。

    见此状况,俞士悦也就不继续在张敏这里继续逗留了,起身行了个礼,便准备回去继续处理政务。

    可是,还没等到他走出门,外头便又有人进来禀报,道。

    “首辅大人,次辅大人,怀恩公公到了,说是有旨意要传。”

    ???

    俞士悦回头看了一眼张敏,二人眼中皆是感到有些迷惑,皇帝不是在坤宁宫吗,怎么会在这个当口派怀恩过来传旨?

    皱着眉头迈出门口,却见怀恩早已经等在了门前,其余几个内阁大臣,也都已经到了。

    于是,二人一前一后的迎上前去,张敏道。

    “怀恩公公到了,我等有失远迎。”

    “无妨,咱家匆匆而来,是有圣谕要传,几位接旨吧。”

    怀恩倒是不多废话,直接了当的便开口道。

    于是,众人连忙拜倒在地,随后,怀恩肃然而立,道。

    “上谕,左副都御史王竑,性本刚直,屡有谏止之功,着赐其妻李氏为三品淑人,钦哉。”

    内容很简单,但是,底下的一干内阁大臣听了之后,却是感到一头雾水。

    这又是个什么章程?

    刚刚武英殿中,天子都被气成那样了,这怎么转头,还给了王竑嘉奖了呢?

    要知道,朝廷的诰命可不是好得的,除了公,侯,伯夫人例封诰命之外,文臣当中,一般要到二品以上的级别,才会赐封诰命。

    至于二品以下的官员,如果要给予其夫人诰命的话,大致便有三种途径。

    一种是为社稷立下大功之下加赏,另一种是临致仕之前,朝廷酬谢其为国辛劳多年,专门给予的荣赏,不过,这两者的难度都很大,前者就不说了,后者的话,要封赠诰命,起码得是五品以上了。

    这种级别的官员,能够平平安安的致仕,本身就很不容易了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最后一种比较稳定的方式,就是在吏部的京察或者大计当中,获得上等的考评,作为加恩,朝廷也会封赠诰命。

    不管是哪一条途径,总归下来就一句话,诰命是皇恩的体现。

    可王竑这回,这算是哪门子的功劳,能得此皇恩呢?

    接了旨意之后,俞士悦和张敏二人对视一眼,随后,俞士悦上前问道。

    “怀恩公公放心,旨意稍后便拟好送宫中用印,不过……”

    话至此处,俞士悦的话头停了停,似乎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开口,见此状况,怀恩便明白了他想问什么,脸上浮起一丝笑容,怀恩又道。

    “好教诸位知道,刚刚皇后娘娘下了懿旨,赐了这位李淑人珍珠十斛,翠玉头面一套,过几日宫宴,还要召李淑人进宫谢恩。”

    皇后娘娘?

    这话一出,不仅没有解开他们的疑惑,反而让他们的疑惑更多了,不过,怀恩却并不继续多说,笑着拱了拱手,便告辞回宫。

    待得送走了怀恩,俞士悦和张敏回到公房当中,看着面前的奏疏,面面相觑,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
    如果说,没有这道旨意的话,他们肯定是立刻进宫,否了这个提议便是,可如今有了这道旨意,却不知道,如今天子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。

    于是,二人默契的将奏疏先放下,随后便打发人,去宫里探听消息。

    没过多久,便有人来回报详情,俞士悦也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……

    原来,天子在武英殿议事之后,盛怒之下,去了坤宁宫中,随后,皇后娘娘问起天子因何动怒,天子便将王竑所言说了一遍,还说了一句……

    “此辈匹夫,借朕邀名尔,若非朝廷优容言路,定将其下狱问罪!”

    听了这话,皇后娘娘却没有顺着天子,而是起身叩拜,道。

    “有此良臣,社稷之福也,陛下何以动怒?”

    随后,天子平息了怒火,明白自己不该动怒,于是,皇后便建议天子,应当封赏王竑,以彰言路,这才有了他们面前的这道旨意。

    啊这……

    俞士悦听到这个消息时,还是在张敏的公房当中,发愁陈镒的奏疏该怎么票拟。

    听完了底下人的禀报,他们二人的脸色,却有些精彩。

    不管是俞士悦还是张敏,都是博览群书之辈,所以,对于很多的典故自然是信手拈来。

    别的不说,这个故事,听起来怎么这么耳熟呢?

    “首辅大人,这……”

    俞士悦苦笑一声,抬头看着张敏,却见对面和他的表情简直一模一样。

    这可不就是长孙皇后劝谏唐太宗的翻版吗?

    &amp;lt;div style=&amp;quot;text-align:center;&amp;quot;&amp;gt;

    &amp;lt;script&amp;gt;read_xia();&amp;lt;/script&amp;gt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