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t9b5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皇兄何故造反? > 皇兄何故造反? 第734节
    一帮老大人立在一旁,默默的给出了评价。

    应该说,襄王在这转瞬之间,能够想到这般理由,也不算是没有脑子。

    大明的藩王,本身就是太祖皇帝拧巴之下的产物。

    他老人家既希望藩王能够镇守藩屏,保护朱家江山,但是,又怕藩王的势力太大,威胁天子的地位。

    所以到了最后,在藩王制度上,就呈现出了无比矛盾的心态。

    一方面,洪武时代的各大藩王,在封地当中的权力很大,可以看出太祖皇帝对他们的信任和宠爱。

    但是另一方面,皇明祖训当中,又处处透着对藩王的防备,襄王刚刚说的,各藩王之间,不许私下联络商议,就是其中一条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太祖皇帝还规定了,各藩王要轮番朝觐,不得有两王同时入京,以防藩王之间串联,架空天子。

    还有诸如天子叔伯藩王五十不朝,子侄藩王六十不朝;藩王入京朝觐,不得参与君臣朝宴,需专门在便殿设宴等等……

    众所周知,大明自太宗皇帝,不,更准确的说,自建文皇帝开始,对于太祖皇帝留下的一系列祖训,都是选择性遵守,不定时装瞎。

    而对于诸王的禁令,恰恰就属于需要遵守的部分。

    诚然,诸王相互之间,其实也并非全无往来,但是,一旦涉及到政务层面,意义就不同了。

    尤其是,朱徽煣刚刚是在众目睽睽之下,拿出了代王要呈送天子的信件,细究起来,这的确是犯忌讳的。

    所以说,襄王的这招,称得上是稳准狠,除了最后的那句话落了下乘,显得格局有些不够之外,可以堪称是现下最好的应对方式了。

    但是,世上之事,最怕就是“但是”二字……

    虽然襄王的应对已经算是现阶段最好的应对了,但是,在一众谙熟朝政的大臣眼中,依旧改变不了他的困境。

    且不说岷王既然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拿出这封信,必然是有所准备的,就算是没有,那么,也最多只能坐实岷王和代王有所往来,并不能否掉代王这封信的真实性。

    换句话说,襄王这么做,能够争取到的最好结果,无非是让岷王朱徽煣跟他一起被罚而已,但是他自己,想要逃脱罪责,依然是难上加难。

    何况,这位新的岷王爷,可不是个好对付的主,他既然出手弹劾,那么,必然不会没有应对之法……

    果不其然,面对襄王的诘问,朱徽煣脸上没有丝毫的慌乱之色,甚至,他都没有开口说话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殿中响起了一道略显稚嫩的声音。

    “陛下,臣可以证明,岷王爷和代藩并无勾连,方才襄王所说,皆是一己之臆测而已!”

    众人循声望去,却见乌乌泱泱的一众宗室子弟当中,一个身形瘦弱的少年人,跨步而出,站到了襄王的面前。

    代王世子,朱成鍊!

    是了,一众大臣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之色,他们没记错的话,这位代王世子,可是和老岷王颇为亲近。

    当初众宗室子弟聚在十王府外闹事,据说领头的,就有他一个……

    面对着襄王几欲杀人的目光,这位代王府的世子,倒是丝毫不惧,冷笑一声,开口道。

    “襄王爷威风倒是不小,陛,真的以为,这朱家便是你做主了吗?”

    一句话把襄王堵得脸色通红,但是又不能反驳。

    天子还坐在这呢,朱家还真轮不到他来做主。

    要知道,严格意义上来说,即便是大宗正,也是代天子管辖宗务而已。

    恨恨的盯着朱成鍊,襄王正想着该如何对付这个小混蛋。

    却没想到,对方呛了他这一句之后,便不再理他,直接转向天子,开口道。

    “陛下,父王和岷王爷向来安分守己,绝无私下勾连,这封信件,之所以由岷王呈上,是因为其中内容乃涉及襄王,臣身为宗学学生,并无面见陛下之权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,臣年少言轻,此信若由臣呈上,恐怕到不了陛下的面前,便会被拦下,故而,臣方才将此信转交给了岷王爷,请他代为转呈陛下。”

    “这便是事情的经过,其中绝无私下勾连之举,请陛下明鉴!”

    果然,岷王既然敢站出来,肯定是做了准备的。

    不过,襄王也不傻,立刻反驳道。

    “这只是你的一面之词而已,如若你代藩和岷王真有勾连,在这金殿之上,又岂会承认?”

    “此等辩解之词,随手便可拈来,但代王的书信出现在岷王的手中,却是板上钉钉的事实,你休想狡辩!”

    然而,这就成了打嘴仗了。

    襄王说朱成鍊是一面之词,可他的指控,亦没有详实的证据,说白了,他们谁都没有办法证明,对方说的可能性不存在。

    那么这个时候,就要看天子的偏向了,而天子……

    “襄王叔,你怕是错怪岷王叔祖了!”

    众臣一抬头,只见天子轻轻叹了口气,将手中的信件搁下,平静开口道。

    当然,天子既然这么说了,绝不会是毫无理由,迟疑了片刻,天子似乎有些犹豫,但还是开口道。

    “这段日子以来,因为太叔祖的丧仪未结束,岷王府人手不够,所以,朕派了东厂的舒良前去协助。”

    “自太叔祖薨逝之后,岷王府上下没有人离开过京城,更不要提和代藩相互勾连。”

    襄王很想说,就算是岷王府没有人出城,但是,也不代表没有人可以传信出去。

    但是,他又不敢反驳天子,只得阴沉着脸,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。

    见此状况,天子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,随后对着一旁的朱徽煣问道。

    “岷王叔祖,你今日敲响登闻鼓,想必便是为了此事吧?”

    “不错!”

    闻听天子垂问,朱徽煣立刻上前,跪倒在地,道。

    “陛下明鉴,臣情知登闻鼓之设,乃是为直达天听,洗冤录罪,轻易不可擅动。”

    “但是,如今襄王窃居宗正之位,臣若上奏疏,须经大宗正转呈,必被拦截。”

    “此乃国政要务,臣不敢轻忽,故此,不得不敲响登闻鼓,以得陛下召见,臣自知此为逾制之举,甘受陛下责罚。”

    相对于襄王这副抵死不认的架势,很明显,朱徽煣的这副态度,就让人有好感的多。

    因此,面对着他这副诚恳的样子,天子踌躇片刻,还是摆了摆手,道。

    “此事容后再议,登闻鼓之设,虽为洗冤,但是,也并无条文禁止其他,此乃朝廷典制不够完善,不全是叔祖之过。”

    “关于登闻鼓典制所辖,待此事结束之后再议,叔祖请起。”

    什么叫有人罩着!

    这就是!

    岷王犯了错吗?

    当然是犯了错的。

    就如刚刚岷王自己说的,登闻鼓严格意义上来说,是为了洗冤所设,也就是说,司法案件,才能敲响登闻鼓。

    至于朱徽煣刚刚列出的,害怕襄王拦下信件,这个理由,其实压根就不成立。

    但是,天子都开了口,说是登闻鼓典制不完善,那这条罪名,理所当然的,也就被遮过去了。

    在场的老大人们都门清的很,有些时候,容后再议是秋后算账,可有些时候,容后再议,就是不了了之。

    现在的情况,很明显属于后者……

    当然,有了之前宽宥襄王苛待宗室子弟的先例,宽宥岷王这样的小错,似乎也不算什么。

    不过,还是那句话,这种不涉及敏感政务的,可以遮过去,但是,有些事情,还是需要说清楚的。

    踌躇片刻,天子招了招手,于是,一旁的怀恩便会意,恭敬的伸手捧起御案上来自代王的信件,当着众人的面,开口读道。

    “臣代王朱仕壥谨奏陛下……”

    单单是这一句话,便清晰的昭示出,这份书信,是代王“上奏”给天子的,换句话说,有这句话出现,就代表着,这是真正的正式的弹劾,而不是普通的私下里的家信了。

    略去礼仪性的问候,随着怀恩的声音渐起,在场诸人便知道,重点来了。

    “……臣蒙朝廷恩遇,受命执掌代藩已四年有余,此四年间,臣见军屯之糜烂,各宗室侵占军屯之剧烈,犹如蛀虫蚕食社稷,其害巨之,身为朱家宗室,不思为国进取,只知收受银两,耽于享乐,臣实痛心之。”

    “侵占军屯,代藩亦有大罪,臣继位不久,初闻此事,大为惊骇,日夜辗转反侧,数年以来,臣不懈调查此事,终有眉目。”

    “恰逢朝廷整饬军屯,陛下改革之心坚定,利国利民,臣虽不敏,愿为社稷尽绵薄之力。”

    “代藩数十年来,所侵军屯,臣已列明在后,愿依朝廷大政处置,至于其他诸王,在边境之田土契约证明,亦附其后。”

    “望陛下能行大政,行亲亲,秉宽仁之心,图社稷之谋。”

    “臣……俯首百拜!”

    第836章 这是咋了

    “襄王叔,你还有何话说?”

    怀恩读完了信,在天子的示意之下,又从厚厚的信封当中,找出了一小摞文书,送到了襄王的面前。

    大殿当中静悄悄的,唯有襄王看着面前的数页文书,上面清清楚楚的记载着属于襄王府的军田位置,包括原先属于哪队官军所辖,上面时候归入襄王府,每年产出多少粮食,何时由何人送到了襄王府。

    其中甚至还有几页田契,上头明晃晃的有着襄王府的签押。

    铁证如山!

    这下,他就算是想抵赖,只怕也困难了。

    面对着天子的质问,襄王情知自己今天恐怕难以善了,踌躇片刻,他恨恨的看了一眼旁边的朱徽煣,口中却仍旧狡辩道。

    “陛下,臣之封地在襄阳,和边境远隔千里,臣如何能够伸手到边境侵占屯田?”

    “这些田契究竟从何而来,臣实不知晓,请陛下明鉴。”

    既然选了抵死不认,那么,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。

    反正这上头,没有他自己的大印,最多就是有襄王府的签押,大不了,他舍去这些田产不要了,就说自己不知道。

    他还就不信了,区区几百顷的田产,真能将他一个藩王如何……

    “如此说来,襄王爷的意思是,这些证据都是假的?”

    殿中忽然响起一道声音,却并不是岷王所言。

    &amp;lt;div style=&amp;quot;text-align:center;&amp;quot;&amp;gt;

    &amp;lt;script&amp;gt;read_xia();&amp;lt;/script&amp;gt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