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t9b5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楚宫腰 > 第14节
    ☆、19.迷离

    朝中的风声很紧,逼迫太后还政的声音愈发振聋发聩,但这些风声还落不到孟宓的耳中,她挑拣了一件秋海棠色的双枝芙蓉绣纹的大氅,炉火微弱地燃了起来,她才想起要去关窗。

    没想到才一抬头,一道白影倏忽跃入视线,孟宓大惊失色,一屁股摔在冰凉的地面上,烛火昏暗,照不亮他的全身,唯独雪白的宽袖袍服亮得晃人眼珠,孟宓战栗着往后退,头撞到身后的木橱,磕出了一声巨响。

    那人好像瞬间感应到了她的存在,往这边进了两步,孟宓咬着贝齿往门边爬,“来人!救命!”

    白衣人飞快地往孟宓这边走了两步,孟宓吓得腿软,要往门外爬走,却被他抓住了脚踝,孟宓吓得大喊,手指抠住木板,“来人啊——救命——”

    这到底是谁?

    孟宓幽居于此,身边没有一个人,桓夙也没有遣任何甲卫驻守门外,她的声音虽然清亮,但难以让人察觉,孟宓喊了两声,忽听得身后一声清泉淙淙般的语声,“孟小姐。”

    说话间,她脚下的桎梏退去了,这声音耳熟得很,她迟疑地蜷缩起来,扭头回望,只见那白衣人正跪在她的脚边,她吓得又是往后一缩,然后,才见到火钵边另一道雪白的影,气韵生动灵致,孟宓的视线缓慢地上移,来人雪锦烟绸,衣摆与袖口都有玄黑的精致镶边。

    他身姿高颀,孟宓仰了脖子,直到酸疼,才能看到那张映着火光俊美无俦的脸,慈悲,柔和,多情而睿智。

    他极缓慢地俯身,对她伸出一只骨节修长的手。

    火光隐然,他的肌肤浮出淡淡的蜜色。

    孟宓怔怔地,又不敢去碰眼前的白衣人,后退了一下,“你怎么会——在此?”

    见她已经靠着身后的墙壁起身,蔺华也并不强人所难,对眼前仍半跪着的白衣人低笑,“吓到孟小姐了,退了。”

    孟宓双眸滚圆地瞪着,只见这个白衣人未置一词,便笨拙地起身,退到了蔺华的身后。

    风华无双的上阳君,歉然道:“这是在下的门客,张偃仿了在下的轮廓做的木人,孟小姐放心,他不伤人。”

    孟宓:“……”

    她总算是明白,张偃和眼前的上阳君何以突破峭壁之上的重重把守,进入楚宫,原来张偃有这般神乎其技的机巧之术,可他们竟能不费吹灰之力入楚宫,万一行刺王上和太后……

    孟宓忽地一个激灵,震惊地看向眼前的蔺华。

    蔺华猜到她的顾虑,微微一叹,抚袖道:“孟小姐放心,在下没有伤任何人的意思。”

    “华知道,楚女多情浪漫,真诚率性,我也不喜转弯抹角,”蔺华微微赧然,“孟小姐,蔺某对你,一见倾心。”

    孟宓:“……”

    峭壁山岩,攀入缕缕松风,是夜,月色皎然如冰,温润清扬的一支歌谣动魄跌宕地缭出绕指柔情。

    他唱的是《静女》。

    “静女其姝,俟我于城隅。爱而不见,搔首踟蹰……”

    孟宓愣愣地听他唱,笑意斑驳,月光下一缕修长的身影,宛如绝壁巉岩上峙立难徙的仙竹,俊逸而温朗,不可否认心口跳动得极快,毕竟他是蔺华,风姿灼灼罕见于当世的郑国上阳君,可是,可是——

    太突然了,他为何突然而至,与她说这些乱她心的话?

    若是真有意思,何必挨了这么久才来,若是真有情义——不,今夜之前,他没有这么温柔动情的眼波,孟宓的唇咬出了血色。

    渐渐地,她好像坠入了一个只有明月和他的梦境,如在云端的轻忽感,不真实得可怕,她听到血脉贲张的汹涌之声,听到月光下星海的起伏斑斓,听到他唇中一字一语的凝思,最后是那双眼睛,孟宓的唇已经感觉不出痛感了。

    不知过了多久,一曲终了,他在一天银白里缓慢地远去。

    孟宓好像做了一个梦。梦里有一个绝代无双的美男,他好像喜欢自己,对自己表白心意,然而飘然而去,身姿如画,形容如仙。

    孟宓在闺房之中时,学过一年的丹青,她晃神之时,天已浮出晨曦的鱼肚白,她惊讶地停笔,只见墨色将干涸之处,正是一缕鬓发,素绢上是一张完美无瑕的脸,双眸清润,薄唇微挑,正是夜里所见的上阳君。

    她惊吓地扔了笔,墨水渐染开来,将他的眼珠抹黑了一把。

    难道,难道——难道她对上阳君已经情深意笃到这般田地,竟然彻夜未眠地画了他的画像?

    孟宓不寒而栗地抱起了双臂,她昨夜提笔作画是什么时辰,用了多久,她都记不分明了,想起来只剩下昨夜宛如梦境的一个轮廓,还有他唱的一曲《静女》,难道她真的,就此沦陷了?

    她听到门外的扣门声,小泉子在外试探道:“孟小姐,起了么?”

    到了早膳时辰,孟宓心口一跳,直觉不能让小泉子拿给桓夙,囫囵地将丝帛扔入了火钵,没有明火,好半晌才徐徐燃起来一缕青烟,孟宓拉开门,深吸气,“怎么是泉公公?”

    小泉子递上食盒,叹气:“大王病了,每日给孟小姐送膳的小包子要照料大王,无暇前来,是以由奴婢代劳。”

    孟宓只听到前头四个字,胸口猛地跳了跳,“大王怎么病了?”

    她再故作镇定,小泉子这等跟过数位主子,且留在楚侯身边时间最长的老人,也能察其言观其色,心头微微了然几分,不动声色地回禀:“风寒侵体,孟小姐也知道,入冬便是这样的,太医说没有大碍。也请孟小姐着紧些,切莫受寒。”

    小泉子说话细声细气的,但又满是关心,让人有和风拂面的温暖体贴的感觉,孟宓暗暗压下那抹担忧,接手了食盒,对小泉子说了声谢,便走回了门内。

    眼下云栖宫忙进忙出的人才堪堪消停了下来,自清早发现桓夙身体滚烫发热,他们便捏着一把汗提心吊胆地忙活,太医请了,再是煎药,喂药,烧水,伺候大王洗浴更衣,桓夙从偏殿的净室走出来,披着湖色狐皮大氅,脸恢复了一丝血色。

    小泉子送膳归来,正忍寒受冻地跪在阶下,身体轻颤。

    桓夙路过跪在偏殿外的三人,停了脚步低眸一扫,蹙眉问:“说了?”

    “禀大王,说了。”小泉子俯首帖耳。

    “她什么反——”楚侯清咳了一声,声音更是一沉,“她回了什么?”

    小泉子艰难地俯首,“没有只言片语。”

    没有只言片语。桓夙忽地抿唇。他病了,她竟然问都不问,方才吃了药压下的一股郁火又烧了起来,沉声道:“再说一遍,她难道便没有任何回应?”

    这一遍却是问小泉子身后跟着的两人,那两人哪里看得出来孟宓的心思,回想了一番,孟宓确实不曾怎么担心,也都一言不发,还像是担忧他动怒,将身体伏得更低。

    桓夙怒而提脚,这是小泉子意料之中的,伸直了腰背等着,岂料这一脚竟迟迟没有下来。他惊疑不定,正要偷偷抬头瞅一眼,岂料便听到桓夙下阶的脚步声,他更是惊诧,而那个少年楚侯,已经负手下阶,一头披散未束的发几乎垂落至脚踝,若非身姿挺拔修长,那背影美胜妇人。

    桓夙这边怒火未熄,险些亲自到南阁楼质问那个没心肝的孟宓,但病来如山倒,他身体尚未康复,太医叮嘱不得过度吹风,以免再度受寒,他一腔郁结恼火发作,宫人犯了错被他挑中了机会从重罚了几个。

    小包子后脚携了冉音跟来,冉音盈盈下拜,“王上,太后情况不好了。”

    桓夙一愣,让她起身,“说清楚。”

    冉音暗中抹泪,“太后有头痛之疾,但有卫太医施针,都不曾出过大事,但这一次,这一次……”

    “母后的病,连卫太医都无辙了么?”桓夙的脸色阴云密布,作势又有一通火气要出。

    冉音不敢隐瞒一个字,“左尹大人煽动数十名官员当朝顶撞太后不说,而且,而且……”

    “而且什么?”

    朝上之事,桓夙作为楚国之君,应当远比冉音要清楚,可眼下他竟然病急乱投医,问了冉音,话已出口,他忽地想起来昨日楚国大殿之上,左尹张庸指责太后“善淫作乱,擅权作歹”八个字,这些腐儒酸生叱责太后无非是后四字,桓夙当时没有留意,眼下突然想了起来。

    张庸似乎对太后卫夷之事有所洞悉,可他堂堂楚国左尹,再怎么位高也是外臣,何况他为人有浩然正气,不像是会安插线人的宵小奸猾之徒,怎么会知道……

    他来不及细思,冉音又跪伏于地,声色恳切:“太后请求王上移步一见。”

    ☆、20.纯情

    太后静卧于重重罗帷之后,桓夙跪在榻边,绣帐下探出来一只肌白如雪的手腕,轻轻地抓住了他,桓夙垂着眼眸,“母后。”

    太后捕捉到他声音里的哑然,喘息了几口,叹道:“夙儿第一日到我宫里来那日,也下了大雪,你冻得脸色通红,宫里没有人给你发放例银,也没有人疼惜你……”

    “是母后给儿臣熬了莲藕羹汤,给儿臣加了锦袍。”

    桓夙低着头,声音更哑。霞倚宫里里外外站了一群人,有陪伴太后多年的老人,还记得那日的情境,九公子夙单衣薄靴,脸色通红地披了一袭雪花,被人领入当年的王后宫中,他乖巧而沉默,见谁都要行礼。单薄瘦弱的身板细细地颤着,廊下有人一声讽弄的屑笑,原来几位公子都趴在围栏上等着看公子夙的笑话。

    九公子眼睑泛红,他抬起手背揉了揉眼,没有一个字。

    太后当年也才不到桃李年华,皓齿如珠贝,由人打着伞,缓步而来,直到看见跪在宫外的年幼的九公子,忽地一把推开身后的侍女,匆匆地跑下石阶,不由分说紧紧地拥住了他。

    她直落泪,手掌轻轻拂去他发间的雪花,“夙儿,以后,你跟着我,我是你的母后,再没有人可以欺负你。”

    那是他短暂的七年人生里,除了母妃之外,第二个人,给他安全而温暖的怀抱。

    他始终记得。

    “夙儿,”太后说一个字便要咳嗽一声,她喘气不止,勉力侧过身,双掌合拢握住了他的右手,“楚国是你的,江山是你的,哀家绝没有任何妄念。”

    “孤知道。”桓夙皱了皱眉,他忽地转过头,“你们都退下!”

    “诺。”

    很快殿中只留了这母子二人,卫夷对桓夙施了一礼,拎着药箱默然离去。

    “母后。”他反握住太后的手。

    太后细声道:“可是哀家有私心。我终究是先王之妻,也是依照楚礼迎入王宫的先王王后,世事不容于我与卫夷。哀家在朝一日,便能为自己与他多争一段时日,我对不住楚国的列位先祖,枉顾了纲常法纪,可我……可我宁愿不要这太后之位,你与我有母子之名,可是这些年来,母后能说这些心里话的,也只有你了……”

    桓夙点头,“孤明白母后的难处,是父王亏欠母后与我母妃甚深。若非不得已,母后不至于此。”

    “楚国终究是你的,哀家再怎么强拧,也是越来越力不从心。”她的手指松开,缓慢地指了指不远处辉煌精雕的妆台,台面工整严谨地摆放了一只箱箧,“那是你父王临终前交托给我的印玺,有了它,日后你颁发政令,便会畅行无阻,上行而下效,无人再敢有反对之音。”

    没想到太后今日交代的竟是要将王玺还给他。

    桓夙微愣,思忖之下,脸色一时惨白,他出了霞倚宫,见卫夷还跪在宫外,西风寒凉,檐外飞雪联翩,桓夙眉宇深陷,他冷着声色道:“太后的病,到底如何了?”

    卫夷一时没有动,低着头颅,散乱的额发覆住了那张脸。

    直至过了片刻,他才缓慢地反问:“敢问大王,要听真话么?”

    “孤不屑自欺欺人,你说便是。”

    卫夷凝了凝神色,唇瓣勾出一抹淡淡的苦笑,“药石无医。”

    这次却是桓夙沉默良久,他问:“那,还有多久?”

    卫夷摇头,“微臣也不知。”

    卫夷是鄢郢最高明的医者,桓夙纵然有怒,也不能说一句卫夷是个庸医,这方才是最可悲之处,桓夙咬住了牙,唇齿之间溢出淡淡的咳嗽声,卫夷忽地抬眸,“大王,要微臣为你诊治么?”

    “你顾好孤的母后就好!”桓夙咬牙切齿,“孤要你给太后续命,无论多久,但孤可以保证,你的性命绝不比太后长!”

    卫夷苦笑着伏地身体,“谨遵王命。”

    桓夙扬起脸,灰白的天抽着一朵复一朵的雪,摇摇洒洒地覆落,霞倚宫与南阁楼相去不过几百步,愈发显得高耸凝滞,笨拙而古朴地立在一片巍巍然的宫墙之中,苍松如墨,白灰之中隐隐滴落下来,呈绵延流淌之势。

    孟宓还沉浸在苦思冥想与百思不得其解之中,除了那夜上阳君雪色的衣袍,他温润朗然的双眸,以及那一首动人心魄婉转悠扬的《静女》,她脑海之中竟然不剩什么了,她见了他,做了什么,想了什么,说了什么,愈发模糊。

    包括她描的那副上阳君的画像,她也不记得,自己还有这般好技艺还能画得出这么栩栩如生的画。

    她试图提笔,想画一个人,脑海里掠过桓夙的脸,她能纤毫无差地忆起他的每一处轮廓,可是临到下笔时,却犹犹豫豫不能决断,废了半天功夫,画了一张形似神非的图,她有些恍然。

    “我是不是中邪了?”

    她拍了拍脸颊,垂下的眼眶里忽地曳出一个身影,孟宓惊骇地一跳,险些躺倒,火光里映着桓夙冷峻俊美的一张脸,琥珀般的双眸,褪去了稚气和幼嫩的皮,气韵一日一日地沉积威严下来。

    这是楚国的王啊。

    孟宓拍脸的动作僵住了,她很快地想起那个夜晚,好像上阳君也是这个站位。